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武铁两级法院4名青年干警在湖北省法院举办的首届司法辅助技能大比武中获奖

时间: 2025-05-06 10:34 来源: 武铁中院

4月28日,省法院召开青年干警代表座谈会,围绕“科技赋能司法创新 五四精神薪火相传”主题,开展研讨交流。会议通报了湖北省法院首届司法辅助技能大比武比赛结果,武铁两级法院的邓淼、胡尚琰、冯峦、王婷4名青年干警在102名参赛干警中脱颖而出,分别在文稿辅助生成、AI创新应用、PPT智能生成、多媒体AI创作四个项目中荣获奖项。

座谈会上,武铁中院胡尚琰作为青年干警代表结合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武铁中院邓淼创作的AI歌曲《长江畔的誓言》MV在座谈会进行了展播。该作品的作词、作曲、编曲、MV制作、数字人演唱均由武铁中院干警邓淼运用AI工具独立完成,从打开电脑到完成作品不到12小时。

参赛项目介绍

武铁中院督察室 邓淼 

Ai助力,赋能写作:文稿辅助生成“六步法”

我参赛的项目是文稿辅助生成,本次竞赛题目是一篇专业性、理论性非常强的文稿,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既有时间要求也有质量要求,所以在选题和提纲生成方面我使用了研学智得AI,在提纲扩充和润色方面用提示词的引导由通用型大语言模型生成文本,再用办公软件中的AI进行错别字校对和排版。

在与AI写作工具的深入互动中,我愈发深刻地认识到,AI并非旨在取代人类写作者,而是正逐步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助手和加速器。它能不知疲倦地处理信息、生成文本、提供创意火花,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使人类得以从繁琐、基础的劳动中抽身而出。然而,AI却缺失了人类独有的生活体验、同理心、批判性思维及真正的创造力。优秀的文稿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是思想的沉淀、情感的流淌和价值观的传递。这些正是人类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我相信,未来真正优秀、有影响力的作品,将不再是单纯的人类创作或AI生成,而更可能是“人机共舞”的成果。人类负责指引方向、灌输思想、掌控情感温度,并进行最终的价值评判与审美抉择;而AI则作为高效的执行者和创意激发者,提供支持。在我们以敬畏之心开启这个人机共舞的新纪元时我们要坚信:文字的力量,永远来自人性的温度。当未来某天AI真的写出比李白更飘逸的诗句,续写出比高鹗更妥帖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时候,那将不是技术的胜利,而是人类教会了机器何为浪漫。

武铁中院办公室 胡尚琰 

给法官的“AI计算助手”:智能核算系统的破局之道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如今,执行标的额计算成了执行法官的“心头沙”——利息分阶段、迟延履行金按天算、LPR数据年年变,稍有不慎就出错。“要是有个能自动核算标的额的‘智能大脑’就好了。”这样的念头,每个执行法官可能都闪过无数次。

有需求,就有行动!我们构建AI模型与信息化工具流水线,实现从裁判文书到核算表端到端生成,将原本3小时的工作压缩至30秒。

只要输入判项,那些“按LPR四倍计算至实际清偿日”瞬间转化为清晰公式。就像给每个法官配备了一位永不疲倦的 “计算助手”,再刁钻的判决表述都能瞬间解析。系统后台构建了 “动态计算规则库”,让法律规则自动 “更新升级”。系统内置的智能算法能自动识别百余种计算场景,一键适配。在分计完成后,快速生成格式统一的执行标的额核算表。

系统形成“法官- AI -工具”的三层结构。法官作为决策者,坐镇指挥,智能助理高效执行,计算工具精准落地”。日常中重复性且规则明确、结果可量化评估的工作,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新技术的潜力,将人工智能和信息化系统深度融合,让系统“听懂”我们的需求,“执行”我们的操作,在特定场景中成为智能交互体。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波澜之间。科技赋能司法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探索科学、开拓创新的五四精神在新时代司法领域的深情回响与有力延续。各位青年朋友,我们要传承五四精神,用智能解题,用创新破局,用青年人独有的创意和活力,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审判工作现代化!

武铁法院综合办公室 冯峦 

AI造PPT奇遇记——法院AI萌新的进化史

图片 7.png 

我主要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注重积极探索司法工作与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此次参赛PPT智能生成项目,我借助deepseek和夸克两种AI工具辅助完成,PPT采用司法蓝为主色调,融入红色基因元素,通过AI生成的流程图解、数据看板,增强专业性与直观性,通过全方位、立体化更加高效、精准地展现湖北法院年度工作成果与创新实践。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帮我们完成很多重要任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例如数据的准确性,用词的专业性,元素的特色性,逻辑的整体性,审美的融洽性等问题,所以,对于AI,我们不是被替代者,而是指挥者和共舞者,为了让AI更好的为我所用,我们需要保持主导权,人脑才是最强大的智能系统,最高法院也强调人工智能的"辅助性定位";同时在使用AI时,我们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需审慎应用,对于特殊的领域,特殊的信息,警惕AI工具对个人隐私的潜在侵犯。在使用中遵循“三不”原则:不轻信——AI给出的任何观点或是数据,都应发挥我们作为法院人特有的“强迫症”,仔细核对,严谨求真;不照搬——AI设计的作品中需要嵌入自己的特色元素,注入特别的情感表达,点缀独特的细腻审美;不畏惧——大胆用AI生成初稿,帮助我们在二次创作中升华。

武铁法院政治部 王婷 

弘扬五四精神

在此次的多媒体AI创作比赛中,围绕弘扬五四精神,我以法治精神的传承与科技力量的革新为主题,利用即梦AI、讯飞绘境等智能软件,制作了一段宣传短视频,视频精心设计了人物特写、光影对比、视觉提示及贯穿性符号,每一帧画面都富含叙事张力,生动展现了法治精神的历史传承与科技力量的日新月异,令人叹为观止。此次比赛,不仅是多媒体创作的一次盛宴,更是法院青年以科技之光点亮五四精神、肩负法治使命的壮丽篇章。它见证了传统法治精神与前沿AI技术的深度融合,更彰显了我们在司法领域,以青春热血捍卫公平正义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

此次湖北省法院司法辅助技能大比武的丰硕成果,正是武铁中院深耕青年干警培养、积极拥抱科技创新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武铁中院党组高度重视青年干警培养,深入推进“铁法青蓝”人才强基工程,通过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学术研讨、创新实践、“韵书法苑”大讲堂等平台,激励青年干警勇立时代潮头,锤炼专业素养,探索科技与司法融合的新路径。从AI辅助创作到智能工具应用,从多媒体技术到数据可视化呈现,青年干警们以科技为笔、以智慧为墨,既展现了新时代法院人的数字素养与创新活力,更彰显了武铁中院“以新促变、以技赋能”的革新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大家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未来,武铁中院将锚定“铁树开花”目标,为青年干警打造更具前瞻性的成长舞台,让科技之光照亮司法为民的初心,以创新驱动书写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支点建设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