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体悟 在思考中成长
近年来,武铁中院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外法学实践教育基地共建以来,充分发挥法治实践平台作用,共育法治人才,实现司法实践与法学教育良性互动。
盛夏7月,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5名大学生,再次来到武铁中院,圆满完成近两个月的实习任务,在课本与案卷、理论与实务的碰撞中,在汗水与思考的交织里,写下一份关于“法律人成长”的滚烫答卷。
暑去秋来,新的学期开始,他们带着这份特殊的回忆,带着满满的体会,朝着自己的法律人之路阔步前去……
在程序起点读懂法律温度
李铭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段从校园迈向实务的旅程,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法律工作的全新大门,在武铁中院立案庭实习期间,让我在程序与细节的交织中,真切触摸到法治实践的温度与重量。两个月的实习,于我而言是一场深刻的“祛魅”与“重塑”。它悄然褪去了我对“法律工作”的浪漫想象——曾以为法律人总是在法庭上唇枪舌剑,却发现实务中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严谨与沉甸甸的责任,让我在这些真实的工作场景里,重塑了对“法律人”的认知——不仅要熟稔法律条文,更要通晓程序规范、洞察人心冷暖,要在平凡琐碎的流程里,牢牢守住司法的底线,用心传递法治的温度。这段经历更像我法律学习路上的“加油站”,让我清醒认识到,未来要补的课还有很多:扎实钻研理论,让知识真正成为实务操作的“底气”;细致锤炼技能,让每一个工作环节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推敲;努力培养对“人”的共情,让法律的适用多一些人文关怀的温度与设身处地的理解。
于润物无声中养成法治思维
刘美欣
两个月的实习是一次深刻的职业启蒙和思想洗礼,它让我跳出了课本的方寸之地,真正置身于司法实践第一线,切身感受到法治的脉搏。在办理各项诉讼文书中体会到司法程序无小事的深刻含义。旁听庭审时,法官在庭审中发挥着引导程序、平衡诉辩、弥合分歧的重要作用。在合议庭讨论中,法官们不仅关注法条的解释与适用,更注重裁判结果能否真正化解纠纷、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拓宽了我对“司法”一词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一名优秀的法律人必须具备娴熟的庭审驾驭能力、深厚的专业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将在未来的法律道路上砥砺前行,坚守对法治的信仰与初心。
以一眼窥法院全貌
梁家昊
在武铁中院的实习,是我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一步。这段经历让我跳出课本框架,真切触摸到法院工作的细枝末节,对法院的办案流程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案件细节中发现法律条文的鲜活注解。在参与座谈会议题准备的过程中,我对多个法律问题的理解从抽象变得具体。以冒用他人身份证件乘坐火车为例,我不仅明确了其需满足 "在国家规定需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实施"" 使用伪造、变造或盗用的证件 ""情节严重" 这三个入罪条件,更深入思考了 "情节严重" 的细化标准 —— 多次使用、造成他人损失等情形的界定,让我体会到法律条文在实际适用中的弹性与严谨。列车上 "拾得" 遗落物品的行为认定,则展现了场景对法律适用的影响。这种区分让我明白,法律判断需结合具体场景,不能机械套用条文。在庭审观摩中发现司法实践的真实样貌。庭审中,当事人法律素养的差异给庭审带来诸多挑战:有的当事人不熟悉流程,有的答非所问,审判员面对这些情况时的耐心,展现了司法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法律对权益的保护,不会因当事人不懂法而打折扣。在AI 与法律的碰撞中感受司法创新。省法院与武铁中院青工委联合举办的读书分享会,让我看到了科技给司法工作带来的变革。法信基座大模型作为国家级法律 AI 基础设施,在庭审笔录、资料整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展现了 AI 提升司法效率的潜力。这段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律工作者既要精通法律知识,又要洞察社会现实;既要坚守原则底线,又要具备解决问题的智慧。未来,我将带着这段经历的感悟,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
于实践中感受法学的深厚价值
王思涵
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对法律的认知从书本上的铅字变为鲜活的实践。在这里,我切实体会到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深意,那些在法庭上见证的正义交锋,在案卷中触摸的法理温度,都已成为我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印记;我切实体会到了法律以理论为骨架支撑,以实践为血肉构筑的道理。初到法院时,面对复杂的纠纷案件,我难以将碎片化的课本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在纠纷解决上。看到法官们在庭审时熟练总结争议焦点,自如引用相关法律条文,我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我对法律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旁听一次特别的车票纠纷庭审时,上诉人远超诉讼标的金额的维权成本曾让我一度不解。但在后续与法官和书记员的交流中,我明白了他们不只是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进行诉讼,更是为了背后许多有着同样经历的人发声。法律不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温暖的阳光,既维护公平正义,又滋养社会成长,如春风化雨般守护着万家灯火。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收获砥砺前行,努力成为一名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法律人,让青春在追寻正义的道路上绽放光彩。
在真实的实践中找到短板弱项
吴添翼
在武铁中院实习期间,我经历了诸多挑战,发现了自身不足,也收货了满满的成长。铁路法院是专门法院,遇到的案件类型专业性较强。在整理十几起涉铁环境资源系列案件卷宗时,需要细致和耐心。此外知识储备不足也是难题,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复杂案件和法律问题,比如无法理解诉讼标的额的确定方式、对各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诉讼地位认识不清、对矛盾焦点把握不准确等,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通过实习,让我变得更加沉稳细致,面对复杂繁琐而又枯燥乏味的法律工作不再急躁马虎,责任心也明显增强。在与法官、书记员以及其他同事的密切配合中让我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和同学王思涵一起在民庭工作中,密切配合,相互监督,共同进步。未来,我将更加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秉持公平正义,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贡献力量。
这个夏天,武铁中院用最炽热的阳光、最鲜活的实践,为五位法律学子上了一堂“沉浸式”的法治课。他们带走的,不仅是整理卷宗的技巧、庭审记录的经验、文书起草的思路……更是对“法律人”三个字的深刻理解——那是耐得住高温的坚持,看得见细节的专注,放得下自我的共情,是永远向着公平正义奔跑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