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铁法青蓝”成长计划正式启航!

时间: 2025-10-17 14:23 来源: 武铁中院

微信图片_20251017132051_162_188.jpg

如何赋能青年审判骨干快速成长?

如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审判人才?

10月16日,一场承载传承与希望的武铁两级法院“铁法青蓝”审判人才培养导师制在武铁中院正式启动!仪式由武铁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汉宏主持,中院全体干警及两级法院审判骨干参加。5名来自省法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专家教授,与11名青年审判骨干结对,引入“法学院教授+审判专家”双导师机制,融合学界智慧与司法实践,共绘武铁两级法院审判人才梯队建设新图景。

着眼长远

以人才之基托举基业长青

 

审判人才是法院事业的源头活水,更是新时代铁路法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中院党组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特别是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提出要聚焦青年审判人才和青年调研人才“两类人才”,深入推进“铁法青蓝”后备人才培养,做到“破冰、破零、破题、破局”。仪式上,中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军宣读《武铁两级法院关于加快审判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为推动两级法院审判业务专家培养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首批入库11名审判人才培养对象,是两级法院兼具丰富审判经验和优异学术研究能力的青年审判骨干,是支撑法院司法审判事业长远发展的中坚力量。

双向奔赴

以师者匠心点亮传承之光

积极探索审判人才培养导师制,是落实省委“干部素质提升年”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省法院党组关于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指示和要求的重要一环,更是推动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武铁中院与省法院和高校共建合作,采取“分类施策、分层共学、同频共振、资源共享”的导师带教模式,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新路径,共同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审判人才队伍,为两级法院审判人才培养工作打开新局面,注入新动能。  

颁发导师聘书

微信图片_20251017131035_159_188.jpg 

 

导师、培养对象代表分别发言

导师代表:侯卓

微信图片_20251017130916_156_188.jpg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将一如既往加强与武铁中院在审判人才培养和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全面精深合作,吴京辉教授长期深耕民商法领域,张青波教授主要深耕行政法方面实务研究,我们三位教授有幸与省法院李治国副庭长和王艳副庭长两位审判专家共同作为审判业务导师,为武铁中院审判人才培养工作助力,双向奔赴、教学相长。法官具备审判工作人员与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努力办好一个精品案件、写好一篇经典调研论文、在授课中产生思想碰撞。希望青年法官不要满足于司法审判,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力争上游,争取对社会产生更多正外部性影响。通过导师培养机制创造平台、提供契机、搭建跳板,增加推动力,双方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加强调研文章写作、经典案例论析等方面持续合作,让人才之树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培养对象代表:黄桂武

微信图片_20251017130929_157_188.jpg 

 

能够有幸入选审判业务专家培养人才库,并获得专家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培养,这份荣誉和机遇,既是一份厚重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将以此为动力,脚踏实地、学思践悟,积蓄力量,奋发向上,不负中院党组的重托和导师的悉心培养。坚守法治初心,永葆政治本色。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审判调研工作的法治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司法案件体现公平正义。钻研不止,提升专业素养。以入选培养人才库为契机,更加刻苦钻研审判调研业务,密切关注法学理论前沿和司法实践新需求,深入调查研究审判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优化审判理念,提升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审判能力,提高撰写精品文书、总结审判经验的调研能力,力求在专业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形成更多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裁判文书。实干担当,服务发展大局。把个人成长融入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审判调研交流、参与疑难案件研讨、参与审判业务培训等,乐于分享,甘于奉献,努力转化为提升审判质效、促进司法公正的实际成效,为打造更高水平的法治环境作出贡献。

 

培养对象代表:张慧慧

微信图片_20251017131024_158_188.jpg 

梦想需要明灯照亮,奋斗需要旗帜领航。培养审判业务专家不在于授予专家荣誉,而在于激励专家型法官勇挑重任依法履职,更在于发挥审判业务专家对法官群体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我将锚定这一目标,做到“万山磅礴有主峰”。坚持对党绝对忠诚,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审判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法治信仰,忠诚司法事业,确保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以优异司法业绩彰显人民法官的政治担当。做到“历经天华成此景”。勇于承担大案要案疑难案件,积累丰富审判经验。强化理论研究,夯实深厚专业功底,加强调研论文撰写,不断取得专业认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汲取前言法学理论养分,更新法律知识结构,提升审判运用能力。用好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等资源,多办案、多历练、勤思考、善总结,将审判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归纳提炼到理论高度,更好指导审判、提升质效。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珍惜法官名节,爱护法官声誉,恪守法官职业道德,依法公正廉洁用权,当好司法审判工作的深耕者、青年法官助理的引路者,善学善思、善作善成。

微信图片_20251017131055_160_188.jpg 

领航定向

以殷切嘱托擘画长远蓝图

“司法实践是人才培养的‘活水源头’,导师带教是人才培养的‘智慧引擎’,武铁两级法院审判人才培养即将迈入新阶段”,受武铁中院党组书记、院长俞薇委托,王汉宏主任就培养“精法律、通实务、有情怀”的审判人才提出要求。

提升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审判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素质法治人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武铁两级法院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着力加强高层次审判人才队伍建设,与省法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借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在法学领域的深厚根基和全省审判业务专家扎实的专业功底与丰富的审判经验,通过“传帮带”机制,为青年干警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引领。

突出实践导向,有效探索审判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新时代呼唤高素质法治人才。突出“精准滴灌”。选聘2名全省审判业务专家与3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学者教授组成双导师团队,为青年法官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注重“实践育人”。审判业务人才深度参与案件审理、文书撰写、课题调研等实务工作,在实践中锤炼司法能力。强化“成果转化”。双方共建科研平台,联合开展疑难案件研讨、案例研究等工作,促进理论成果向实践转化。

深化合作内涵,共同构筑审判人才培养的示范平台。推动多元交流,在传承专业审判经验的基础上,打破岗位与领域界限,促进不同专业背景与审判经验的交叉融合,实现队伍整体素能提升。拓展合作维度,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及课题研究、典型案例培育、学术论文撰写、培训授课等方面拓宽合作广度和深度,共同打造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提升品牌效应,打造“铁法青蓝”审判人才培养的铁法样本,为司法实践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同时,勉励审判骨干要把专业知识学习与司法实践相结合,把个人成长与法治建设相结合,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相结合,以务实之态虚心求教,以奋进之力提升能力,以敬畏之心传承使命,不断淬炼本领,成为推动法院事业薪火相传、审判基业长青的中坚力量。

此次导师启动仪式,不仅是合作的序章,更是责任的担当。武铁中院将以此为契机,奋力锻造两级法院审判人才培养高地,为服务支点建设筑牢人才根基,为法治湖北建设注入强劲的“铁法动力”!